Search


【 法國大選|採訪心得|難民、全球化與馬克宏 】
 
這次為三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 法國大選|採訪心得|難民、全球化與馬克宏 】
 
這次為三立報導法國大選,我特地到法國鄉下的加萊去走了一趟。主要是因為加萊是右派勒朋的大票倉,我想要了解法國民粹勢力的根源。此外,加萊還是法國受難民潮影響最深的區域之一。
 
每天下午六點,難民救助機構會到一些難民聚集的定點發散食物,醫療物資,睡袋等。法國政府為了不想鼓勵難民留在當地,不讓他們搭帳篷,所以每個人都是睡在地上。一到七點,警察就會開始趕義工們,不讓義工在當地久留。第一天去,崧浦跟我說,法國警察為什麼這麼凶,這些難民好可憐。第二天再去,我們雖然把攝影機架得很遠,難民還是好幾次來干涉,說我們會拍到他們。我們收了機器,往回走時,卻有另一群難民說要接受訪問;做訪問時,旁邊越聚越多難民,有難民己經開始鼓燥,我雖聽不懂,也知情況不妙,我一再解釋,是對方授權的,但有些難民己經開始叫罵了,直到要求訪問的難民出來圓場,我們才得以全身而退。我再問崧浦,你現在看法是不是不同了?
 
難民的情緒可以理解。他們有的己經這樣住在野外,住了一兩年;只要一出這一片廣場,警察就會抓。抓了關個三四天,放回原處,住到受不了跑出去,又被抓。就這樣來來去去。法國不要他們待在法國,所以把他們生活條件弄得很鞎困,但難民能去那裡?那一國要收容?
警察被義工們罵得半死,但我覺得警察也不好過。現在為了反恐工作加重好幾倍,但法國政府因為赤字很高,不停的砍人砍經費。目前法國政府對難民處理的政策,我相信在警察眼中,一定是莫名其妙。每天抓抓放放同樣的難民,有趣嗎?但不做的話,又會被罵你怎麼什麼都不管。
 
加萊居民也有自己的苦處。加萊跟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工業區一樣,因為無法與中國等較低工資的國家競爭,工廠一家家關,現在加萊失業率極高,比法國平均水平高一半,附近區域有三分之一的人口,得仰賴社會救濟制度。
 
晚上到 airbnb 房東開的餐廳吃飯,房東兩夫妻三十多歲,兩個小男孩大的十一二歲,小的七八歲吧,被媽媽叫過來跟我們招呼,我稱讚他們很英俊,兩個小男生滿臉靦腆但還是笑嘻嘻的跟我握了手。房東太太知道我們從美國來,連忙打聽移民美國的情形;她說加萊景氣實在太差,工作實在太少了,她很想搬到紐約。我跟她說,你租給我的房子在紐約至少要兩百萬美金。她算了算是加萊的四倍。我又說,紐約好學校很難進,兩個小朋友在紐約要上好學校可不簡單。房東太太非常失望。
 
我相信對很多加萊人來講,真的是天人交戰。法國傳統上非常重視的人道精神,讓他們覺得不幫助這些難民是不對的,但加萊自己的經濟這麼差,我能幫多久?我到底是要打開門來對得起我的良知?還是要關起門來保護我自己及我的家人。
 
在這麼迫切的情形下,就算勒朋是亂開支票,就算她是法西斯,就算她是種族岐視,就算選上她整個經濟制度有可能解體,但我是不是該冒險試試?
 
我很清楚這種急迫感。在川普跟蔡英文通電話時。
 
法國人可以選出願意打開門的馬克宏,他們有我最高的敬意。現在每一個民主國家都在經歷全球化經濟所帶來的轉變,每個國家都有一半或近一半的選民覺得自己的生活過不下去,但法國絕大多數人拋棄了沒有明確政策,靠炒作民粹搏取選票的勒朋,法國選民的理性,讓我很欽佩。
 
但馬克宏也沒有太多時間。選上總統不過是第一戰。五年的時間要改變法國沈痾己久的經濟,並不容易。但馬克宏要是交不出成績,五年後的法國人還能如此冷靜理性嗎?

這次為三立報導法國大選,我特地到法國鄉下的加萊去走了一趟。主要是因為加萊是右派勒朋的大票倉,我想要了解法國民粹勢力的根源。此外,加萊還是法國受難民潮影響最深的區域之一。
 
每天下午六點,難民救助機構會到一些難民聚集的定點發散食物,醫療物資,睡袋等。法國政府為了不想鼓勵難民留在當地,不讓他們搭帳篷,所以每個人都是睡在地上。一到七點,警察就會開始趕義工們,不讓義工在當地久留。第一天去,崧浦跟我說,法國警察為什麼這麼凶,這些難民好可憐。第二天再去,我們雖然把攝影機架得很遠,難民還是好幾次來干涉,說我們會拍到他們。我們收了機器,往回走時,卻有另一群難民說要接受訪問;做訪問時,旁邊越聚越多難民,有難民己經開始鼓燥,我雖聽不懂,也知情況不妙,我一再解釋,是對方授權的,但有些難民己經開始叫罵了,直到要求訪問的難民出來圓場,我們才得以全身而退。我再問崧浦,你現在看法是不是不同了?
 
難民的情緒可以理解。他們有的己經這樣住在野外,住了一兩年;只要一出這一片廣場,警察就會抓。抓了關個三四天,放回原處,住到受不了跑出去,又被抓。就這樣來來去去。法國不要他們待在法國,所以把他們生活條件弄得很鞎困,但難民能去那裡?那一國要收容?
 
警察被義工們罵得半死,但我覺得警察也不好過。現在為了反恐工作加重好幾倍,但法國政府因為赤字很高,不停的砍人砍經費。目前法國政府對難民處理的政策,我相信在警察眼中,一定是莫名其妙。每天抓抓放放同樣的難民,有趣嗎?但不做的話,又會被罵你怎麼什麼都不管。
 
加萊居民也有自己的苦處。加萊跟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工業區一樣,因為無法與中國等較低工資的國家競爭,工廠一家家關,現在加萊失業率極高,比法國平均水平高一半,附近區域有三分之一的人口,得仰賴社會救濟制度。
 
晚上到 airbnb 房東開的餐廳吃飯,房東兩夫妻三十多歲,兩個小男孩大的十一二歲,小的七八歲吧,被媽媽叫過來跟我們招呼,我稱讚他們很英俊,兩個小男生滿臉靦腆但還是笑嘻嘻的跟我握了手。房東太太知道我們從美國來,連忙打聽移民美國的情形;她說加萊景氣實在太差,工作實在太少了,她很想搬到紐約。我跟她說,你租給我的房子在紐約至少要兩百萬美金。她算了算是加萊的四倍。我又說,紐約好學校很難進,兩個小朋友在紐約要上好學校可不簡單。房東太太非常失望。
 
我相信對很多加萊人來講,真的是天人交戰。法國傳統上非常重視的人道精神,讓他們覺得不幫助這些難民是不對的,但加萊自己的經濟這麼差,我能幫多久?我到底是要打開門來對得起我的良知?還是要關起門來保護我自己及我的家人。
 
在這麼迫切的情形下,就算勒朋是亂開支票,就算她是法西斯,就算她是種族岐視,就算選上她整個經濟制度有可能解體,但我是不是該冒險試試?
 
我很清楚這種急迫感。在川普跟蔡英文通電話時。
 
法國人可以選出願意打開門的馬克宏,他們有我最高的敬意。現在每一個民主國家都在經歷全球化經濟所帶來的轉變,每個國家都有一半或近一半的選民覺得自己的生活過不下去,但法國絕大多數人拋棄了沒有明確政策,靠炒作民粹搏取選票的勒朋,法國選民的理性,讓我很欽佩。
 
但馬克宏也沒有太多時間。選上總統不過是第一戰。五年的時間要改變法國沈痾己久的經濟,並不容易。但馬克宏要是交不出成績,五年後的法國人還能如此冷靜理性嗎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資深駐美特派記者范琪斐,一個生活在紐約二十多年的臺灣媒體人,長期觀察臺美兩地文化差異。Podcast節目《說故事的人》各大平台皆可收聽。
View all posts